中心年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年报  >  正文
2018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9-02-21

一、 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1-1.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纺织印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整合我校纺织、化工、环境等学科的实验与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基于现代纺织产业链环节的实验与实践体系。坚持“面向行业需求、强化工程能力、注重实践创新、全面提高质量”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纺织及相关产业高级专业人才。

中心所服务的专业涵盖纺织原料加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产品加工(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印染产品加工(轻化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和环境污染处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现代纺织产业链中的四个关键生产环节。

中心 2018 年承担本科生实验学生总人数 2770,总学时数 17.47 万。2018 年开设实验项目216个,提供给学生的实验项目资源总数达到237个。

1-2.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通过人才培养和实验课程的建设,示范中心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验课程体系稳定有序;实验教学方式有所改进并逐渐深入,实验教学效果稳定且有部分提升;形成了重视实验课程建设,规范实验课程教学的氛围;完善了实验教学资料,学生培养质量逐步增加。

中心面向全校学生,积极搭建创新创业、竞赛训练平台建设,本年度中心教师指导的学生获批国家级及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8项,校级24项。

中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三井杯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绿色染整创新大赛”、“湖北省第十一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

告会”等活动,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级奖励15项。


二、 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2-1 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示范中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2018 年度示范中心教师获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 1 项、校级教研项目 10 项,完成项目 6 项。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材建设方面都积极地进行探索、改革与实践。李建强教授主持的“适应纺织经济新常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2-2  科学研究等情况

中心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并将科研成果部分转化为实验项目,推动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体系的改革,并固化为教学研究成果,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通过课程建设挖掘和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组建了实践和竞赛教学团队,为中心的可持

续发展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 人才队伍建设

3-1 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目前现有固定人员62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37人,占比达 60%,高级职称人数48人,技术人员10人,具有纺织印染相关行业背景人数33人,

是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理论与实验教学队伍,可以满足示范中心运行需求。

3-2  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示范中心致力于教师技能的提升与培养,联合企业大力实施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教学团队建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逐步提升,李建强教授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刘丽君老师获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学校一等奖。

中心派出各类人员参与培训、交流、访问,本年度共派出 23人次前往西安、成都、上海、南京、厦门等地高校交流与学习。

本年度中心晋升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


四、 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4-1 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依托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主要有示范中心的门户网站(http://fzyr.wtu.edu.cn),2018 年度总访问量 2.2 万人次,本年度更新资源量

50Mb)。中心下属的“纺织印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已建成一间虚拟仿真实验室,包含化工原理、化工实训、化工厂实习、大型仪器分析等5门虚拟仿真实验与实训课程,包含40个实验项目;目前正在建设化工过程虚实结合实验实训中心,筹备建设仪器分析虚实结合实验实训中心。

4-2  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示范中心实验室实现工作日全时段开放,大型仪器与创新实验室开放约0.8 万学时。

示范中心非常重视日常安全运行工作,坚持隐患排除、警钟长鸣。

1、 新建危险化学品临时存贮仓库,专人负责;

2、 实验室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存贮,安全处理与处置;

3、 理工楼3、5楼实验室通风改造,废气通过活性炭吸收处置。

4、 对安全通道阻塞隐患进行整改,更换紧急喷淋装置、洗眼器,配备紧急

处置药品柜;

5、 定期对示范中心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

6、 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3 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示范中心主动主办与承办会议,主办第七届全国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承办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2018 年会。

示范中心积极参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材料/纺织学科组会议,主动参与湖北省化学化工类示范中心联席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示范中心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共有23名老师前往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调研、学习;西安工程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纺织与化工相关院系老师来我示范中心交流;共派出42人次赴广东德美、武汉格林美等知名企业开展专业实践、参观实习。通过交流促进我示范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共享其他高校在纺织印染实验教学中的经验。

示范中心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湖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通过武汉纺织大学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派出1名老师到美国杜克大学进行访问研究,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

示范中心依托化工学院和纺织学院,2017 年开始从印度、柬埔寨、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招收16名留学研究生,目前共有50名留学硕士研究在校学习。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2018 2 月,李建强教授主持的“适应纺织经济新常态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该项成果总结了示范中心自 2011 年开展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成绩,成果曾在纺织类高校进行交流和应用。中心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突显办学特色,在教学理念、教学培养过程、规章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寻求突破,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

4D5F6

2018 4 月,示范中心启动实验室改造项目,分两批共计投入 430 万元,改造面积约 3700 平方米,主要包括新实验室给排水、电气、隔墙等基础改造,旧实验室通风系统改造(含通风台柜、控制系统、水电、给排水等)。改造完成后,中心的人才培养条件将焕然一新。

64E13

6 7-8 日,轻化工程专业连雨薇团队的《低聚壳聚糖碳酸体系对棉织物的多功能整理》项目获首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染整科技创新竞赛总决赛一等奖,《烫伤烧伤病人新型款式保健服装》项目获三等奖。

89C39

  2018 5 月,纺织工程专业正式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示范中心大力支持相关工科专业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建设,并鼓励相关专业积极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1A69B

   2018 6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联合颁发证书,聘任张尚勇教授为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这是我校教师首次获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

38CCE

   2018 8 月,刘丽君老师获湖北省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示范中心以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为契机,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和湖北省的教学竞赛,教学竞赛进一步调动了青年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青年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更新育人理念、提升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推动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567CA

10月 23 日,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完成专家进校认证工作。工程教育认证进校考查专家组对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达成情况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积极肯定了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专业特色、办学环境和设施、毕业生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有待改进的方面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1月 2-3 日,示范中心、化学与化工学院共同承办的的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2018 年会隆重召开,来自湖北省内 20 多所高校的 70 名物理化学学科领域的老师共襄盛会,共同围绕物理化学领域的教学及科学研究进行深入交流。

FFCF0

11月 23-24 日,示范中心主办的第七届全国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胜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 31 所高校、企业和出版机构的领导、专家和老师出席会议。会议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研讨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的内涵,交流人才培养的经验,完善专业毕业生服务社会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

A908A

12月 15 日,示范中心完成一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化工过程实训中心”)300 万元的设备采购与入库验收;2018 年获批一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仪器分析虚实结合实验实训中心,280 万)。中央财政经费的持续投入将显著改善示范中心的软硬件资源。

12 月 23 日,2018-2022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东华大学召开,张尚勇教授被聘为纺织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2 月 30 日,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四川大学召开,姚金波教授被聘为轻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4DE5A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示范中心涉及四个学院(纺织、化工、材料、环境学院),目前的管理体制是化工学院牵头,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总体负责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随着人员的增加与设备体量的不断增大,示范中心运行不畅的问题逐步显现;

2、 随着双一流、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实训实习场地面积严重不足,相关仪器和设备也需要进一步增加与更新呢,信息化教学手段需进一步加强;

3、 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困难,实验室开放共享程度不够,辐射效应不明显,学生参与创新的覆盖面偏小;

4、 随着安全、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实验室需进一步加强安全改造和设备、材料保障;

5、 实验室技术人员年龄与学历老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对人才培养质

量需求的提高,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纺织印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用校院两级管理,主要负责纺织、化工、材料和环境四个学院的实验与实训教学。

1、 经费方面,学校与上级部门通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示范中心予以支持,2018 年对示范中心的年度总经费投入达 747.6 万元(含

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经费300万元)。

2、 空间与仪器设备方面,示范中心现有实验教学场地7321㎡(含2018年新增1600㎡场地),设备 2809台套,设备总值4680万元。

3、 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学校积极引导教学改革和相关课程改革。2018年立项、建设和结题的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校级教研项目、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达17项。

4、 师资培养方面,学校通过“双一流”办学政策,支持示范中心人员境外研修计划和企业实践项目,2018 年共派出 1 名教师到国外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与访问,引进3名博士研究生和1名实验技术人员,42人次教师赴纺织印染类

企业参加实践、参观学习。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1、实验室管理:定期召开示范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加强对示范中心

教学改革的指导;依据专业认证的要求,推动示范中心制度的改革,责任到人。

采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实验室的开放共享。 2、实验室建设:完成新增1600平方米理工楼实验室的改造工作,完成“仪器分析虚实结合实验实训中心”的设备采购与验收工作;虚拟仿真实验室完成网站升级,投入运行。着力推动化工过程实训中心、仪器分析实验实训中心项目的虚实结合工作。

2、实验室安全: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全面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着力提高实验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保障实验环境和仪器设备的运行安全;

3、实验教学改革:围绕纺织印染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逐步推进实验项目改

革与更新,开发染整环节虚拟仿真实验;从实验内容更新、实验教学方式改革、实验设备优化、实验资源信息化等方面,继续深化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

4、创新创业教育:积极争取资源与经费支持,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与学生创新实验、创业项目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创新的指导,加强科研对实验教学的协同育人。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基础性、综合性、研究性”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引导与激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

5、实验教学队伍:继续支持示范中心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访问交流,支持青年教师赴企业参加企业实践,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设置专项经费,大力支持实验技术教师的学习与培训。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纺织印染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纺织大学)